首页 > 点播公开课 > 常文萍《渔歌子》四年级下
重新观看

常文萍《渔歌子》四年级下

主讲老师:小学课堂示范 / 12047 人在浏览

  • 特等奖-常文萍《渔歌子》四年级 00:43:22


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

《渔歌子》教学设计

临沂杏园小学  常文萍

 

【教学目标】

1.认识5个生字,会写4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白鹭、箬笠”等词语。

2.有感情地朗读诗词,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诗词画面,感受诗词意境之美。

3.领悟诗词内容,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,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。

4.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,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。

 

【教学重难点】

1.有感情地朗读诗词,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诗词画面,感受诗词意境之美。

2.领悟诗词内容,体会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,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。

 

【教学准备】

课前预习单、课上共学单、课件

 

【教学过程】

课前:检查学生初读古诗情况。

 

一、激发兴趣,导入新课

1.    这节课,我们将继续关注景物特点,去寻觅古诗词里的田园风光。

2.    齐读《渔歌子》。

 

二、抓住景物,欣赏画面之美

1. 字正腔圆读诗词。及时纠音,引导学生联系注释及生活理解“箬笠”“蓑衣”等词语。

2.节奏分明读诗词。教师范读,学生尝试读出诗词的音律美。

3.关注景物,想象特点,欣赏画面。

⑴展开想象,给景物找具体的特点(颜色或姿态)。

⑵交流景物特点,想象诗词画面,并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古诗词,体会诗词的画面美。

⑶对照词的顺序,完整地描述词的画面,读好诗句。

3.    小结学法:我们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想象,就欣赏到了诗词所传达的画面之美!

 

三、整合诗句,感受意境之美

1.聚焦“桃花流水”。

⑴补充诗句。

春来遍是桃花水,不辨仙源何处寻。——王维《桃源行》

桃花流水在人间,武陵岂必皆神仙。——苏轼《烟江叠嶂图诗》

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——李白《山中问答》

⑵为什么诗人如此钟情于桃花流水呢?学生结合自己理解简单谈。

⑶引导发现“桃花流水”的意境之美。

2.明确意象:古人用 “桃花流水”代指世外桃源。

3.学生读诗句。

 

四、补充资料,体会情怀之美

1.理解“不须归”的表面意思,诗人为什么不想回家呢?

2.补充资料,引导学生提取资料中的信息,理解“不须归”的真正原因。

出示:

一蓑烟雨张志和

张志和,精通音律书画,三岁能读书,六岁做文章,十六岁明经及第,深得皇帝器重,被赐名“志和”。后看透名利,弃官舍家,浪迹江湖。志和居江湖,自号“烟波钓徒”,每垂钓,不设饵,志不在鱼也。

3.补充张松陵的《渔父歌》,感受诗人挚爱山水而不归的情怀。

和答弟志和渔父歌

唐.张松龄

乐是风波钓是闲,草堂松径已胜攀。

太湖水,洞庭山,狂风浪起且须还。

4.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,体会诗人从容、洒脱的人生态度,和不须归的情怀。(板书:不须归)

5.小结:这份田园风光,安放的不只是诗人的身体,更栖息着他的灵魂!这不单是物质田园更是心灵田园!

6.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读出这份田园诗情。

 

五、类比阅读,发现田园诗的特点

1. 链接《乡村四月》。

诗人写到哪些景物,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?

⑴学生尝试诵读这首诗。

⑵学生凭借课堂共学单自主学习。

⑶创设情境读好《乡村四月》。

2.类比阅读《乡村四月》《渔歌子》,发现田园诗的特点。

 

六、拓展阅读,感受田园诗词的魅力

1.这节课我们走进了《渔歌子》《乡村四月》,关注景物的特点,我们欣赏到了诗词传达的画面之美、田园之美。补充田园诗。(屏幕滚动出示)

2.短短的四十分钟诉不尽田园之美啊!老师希望你能从课本走进生活,从诗词走进真正的田园。愿我们都有一处可以安放身心的田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特等奖-常文萍《渔歌子》四年级 00:43:22
素材下载
删除提醒 ×
确认删除本条回复?
(删除后将无法恢复)
删除 取消
  • 课程介绍
  • 视频课时
  • 课程评分
  • 学员讨论

登录提醒

请先登录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