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点播公开课 > 罗梅《女娲补天》三年级下
重新观看

罗梅《女娲补天》三年级下

主讲老师:第四届小学(南宁) / 2428 人在浏览

  • 一等奖-罗梅《女娲补天》三年级 00:42:24

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

《女娲补天》教学设计

广西南宁市清川小学 罗梅

 

【教学设想】

《女娲补天》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,本组教材的主题是“神话故事、传说”。本节课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特点,紧扣这个单元的整合语用主题:了解神话想象大胆、神奇美好的特点,以及本课的语用主题:抓动词体会神话特点:想象大胆、神奇美好而设计。首先抓住故事主要情节——女娲补天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理清故事脉络,让学生学会概括故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。然后,循着故事脉络,抓住文中的动词等关键词语、句子,通过情境创设、多种形式朗读、多角度体会、大胆想象等多种学习方式,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中那些充满幻想的神奇的画面,体会天崩地裂后人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悲惨痛苦,体会女娲寻石、炼石、补天的艰辛。从而感受到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,感受神话人物为了完成伟大使命历尽艰辛、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。

本节课是一节“语文主题学习”的“精读引领课”,以《女娲补天》为例,把本课的训练重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进行整合,让学生感受到看似平常的动词等关键词句加上丰富的想象,让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,让神话人物鲜活、高大起来。阅读链接的是有着相同训练点的三篇神话故事: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《夸父追日》、三年级下册“语文主题图书”“美丽的神话”中的《盘古开天辟地》和课外阅读资料《布洛陀》之《两山传说》,让学生在多篇神话故事的阅读、交流、碰撞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及故事人物的优秀品质,并尝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续编故事。培养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综合能力,以达到一课一得的目的。

 

【教学内容】

课文:三年级下册30课《女娲补天》、32课《夸父追日》

图书:三年级下册文章《盘古开天辟地》

补充资料:《两山传说》

 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抓住动词和关键词句,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神奇、语言巧妙的特点。

2、感悟神话人物的神力和优秀品质。

3、通过朗读、默读、批注、交流等方式表达阅读感受,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神话、民间传说。

 

【教学重点】

抓住动词和关键词句,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神奇,感受故事人物的优秀品质。

 

【教学过程】

 

一、梳理补天的原因、经过、结果,总结故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。

1.回顾神话故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?

2.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补天的原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
问题一:女娲为什么要补天?

问题二:女娲为了拯救人类,做了哪几件事情?

问题三:最后,女娲补天成功了吗?

3.我们把女娲补天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一说,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,谁来试一试?

课文主要讲了:因为(         ),于是(      ),最后(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)的故事。

小结:我们通过梳理女娲补天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,就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,以后我们概括像这样的故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时,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。

 

设计意图: 理清女娲补天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,理清故事线索。从学习概括《女娲补天》的主要内容的过程中习得方法,让学生今后概括故事类文章主要内容方法时能学以致用。

 

二、品读“补天原因”,感受想象神奇

1.女娲补天的原因在文中的哪个自然段?

2.在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中,神奇的想象比比皆是。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找一找,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很神奇?把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。

3.师生交流: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神奇?

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,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。地也被震裂了,出现了一道道深沟。

(1)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见所未见、闻所未闻,只有在神话故事中才有,这就是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。一边读,一边想象画面。

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,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。田野里到处是洪水,许多人在水里挣扎。

(2)创设情境,学生闭上眼睛,听老师朗读,想象画面:一夜之间,天崩地裂,大火燎原,洪水泛滥。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,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。田野里到处是洪水,许多人在水里挣扎。(配乐朗读)

(3)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?

(4)有感情地朗读,感受场面之悲惨,人类之不幸。(配乐齐读)

小结学法:同学们,刚才我们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词句,从第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。

 

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品读“补天原因”,让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,抓住“黑黑的大窟窿、熊熊大火、到处是洪水、挣扎”等关键词句,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天崩地裂的可怕,人类遭遇灾难之可怜,为“女娲补天”埋下伏笔。

 

三、品读“补天经过、结果”,抓住关键词句,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神奇,感受女娲的优秀品质。

 

(一)学法迁移,学生自主学习2——4自然段。

1.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,完成学习任务。(幻灯片出示)

读一读:课文的第2——4自然段。

找一找: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想象神奇?

 

(二)师生交流

寻石部分:创设情境,抓住关键词“找”感受神奇,引导学生大胆想象,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。

她跑到山上,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,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,用不着费多这三件事大力气。到山上一看,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。她忙了几天几夜,找到了红、黄、蓝、白四种颜色的石头,还缺少一种纯青石。

1.你觉得神奇在哪?

2.引导学生展开想象:女娲在山上找遍了那些零零星星的碎块,找到了红、黄、蓝、白四种颜色的石头,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。她会到哪里去寻找呢?

3.教师创设情境,引导学生展开神奇的想象,帮助女娲寻找纯青石。

在这漫长的几天几夜里,她可能到熔浆喷发的火山去寻找,可能到白雪皑皑的山间崖缝去寻找,可能到黄沙漫天的沙漠去寻找,还是没有找到纯青石。让我们展开神奇的想象帮助女娲,告诉她,哪里可以找到纯青石吧。

假如我是一只小鸟,我会告诉女娲,我经过山谷时看见过纯青石,你到那边去找吧!

假如我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4.女娲历尽千辛万苦,在大家的帮助下,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,女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?(女生齐读)

5.虽然女娲遇到了重重困难,但是为了拯救人类,她没有放弃,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,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娲?(男孩子齐读)

小结: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,这就是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的女娲。

炼石补天部分: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动词感受想象神奇、人物神奇。

女娲先在地上挖个圆坑,把五彩石放在里面,用神火进行冶炼。炼了五天五夜,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。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,端到天边,对准那个大黑窟窿,往上一泼,只见金光四射,大窟窿立刻补好了。

1.在这个句子中哪些动词让你感到想象特别神奇?

2.联系生活实际,理解词语“冶炼”。

平时我们家里刚刚烧开的水温度大概是100摄氏度左右,钢要化成水,熔点要在1400——1500摄氏度之间,女娲要把有灵性的五彩石化成液体那就更难了,怎么办呢?

3.女娲用神火炼了五天五夜,女娲这样不辞劳苦,是为了什么呢?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?

4.引导学生抓住在女娲补天的动词“端、对准、泼”等词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神奇,人物无所不能。体会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,加上丰富的想象,给我们描绘出了美丽的画面。

5.天上的大窟窿被补好了!此时此刻,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?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这神奇的读出来吧!(全班齐读)

6.揭示故事结尾,引发美好遐想:女娲把天补好了,世界渐渐归于平静,人类又重新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。现在,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,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。

总结学法:通过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,我们感受到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、人物的神奇,女娲为了完成拯救人类的使命,历尽艰辛,无所不能,女娲身上的优秀品质让人敬佩。

 

设计意图:阅读教学要紧扣关键词句进行教学,聚焦语言才能让学生习得语言和方法。在本教学环节中,教师通过抓住女娲寻石、炼石、补天的动词,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这些词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。通过创设情境,让学生在读中感悟,在读中想象,在想象中感悟人物形象,聚焦 “找、冶炼、端、对准泼、倒”等词语,感受女娲寻石、炼石补天的艰难,再通过展开想象说一说,让神话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,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和魅力。

 

四、顺势导学,阅读拓展,再感故事想象神奇、故事人物优秀品质

 

(一)学法迁移,自主阅读,然后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。

学生从《夸父追日》、《盘古开天辟地》、《两山传说》这三篇神话故事中任意选择一篇,运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:找一找“神奇”之处,想一想“神奇”在哪,读出自己的感受。

 

(二)班内交流,分享阅读感受,总结学习方法,展开联想续编故事。

班内交流,相互补充,分享阅读感受:你读的是哪篇神话故事?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想象特别神奇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
 

1.《夸父追日》部分

预设:夸父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,居然能喝干黄河、渭(wèi)河里的水。为什么觉得这里神奇?

夸父追求光明,历经了千辛万苦,最后变成了一座山,手杖变成了桃林,树上结出的桃子帮助人们解渴。这是一个怎样的夸父?

……

 

2.《两山传说》部分

预设:在广西田阳,流传着一个关于敢壮山和五指山的故事,传说是布洛陀下凡时,用扁担挑着的两只箩筐,不小心掉落在人间,于是一只装着被褥的箩筐变成了“敢壮山”,而另一个装着五个孩子的箩筐变成了“五指山”。

故事中出现的扁担、箩筐、锄头镰刀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?

小结:神话故事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来,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古人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。

……

 

3.《盘古开天辟地》部分

预设:

盘古力大无穷,居然能劈开天地。这就是神话人物身上的神力,为了创造世界,无所不能,太神奇了。

盘古头顶天,脚踏地,孤独地站立在天地之中,这一站就是多少年?这让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盘古?

请展开神奇的想象,说一说: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世界上的什么呢?

师生合作朗读:在他临死前,他的周身开始发生奇异的变化:他的的左眼变成了火热的太阳,照耀大地;右眼变成了皎洁的月亮,驱散黑暗;他的头发和胡须散向天空,化成了满天星斗,点缀着美丽的夜空……

 

设计意图:由一篇神话故事带出课内外的另外三篇神话故事,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神话故事世界的大门。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,将学习第一篇神话故事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,在阅读实践中学以致用,从而掌握神话故事的阅读方法。把课堂学习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,使课堂有张力,学习有延伸,拓展有指向,从而真正实现质从量出,反三归一。

 

五、总结学法,阅读推介,激活后续阅读动力,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。

 

(一)总结学法

我们通过阅读四篇神话故事,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,还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先勇于开拓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他们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,他们的精神融入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血液里,我想正因为这样,这些神话故事才会流传到今天。

(二)阅读推介

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还有很多,比如:《后羿射日》、《精卫填海》、《仓颉造字》、《燧人氏取火》、《火童》、《长发妹》……

 

设计意图:叶圣陶先生说过,教材无非是个例子。从教课本向大量阅读转变,扎根课内,一课一得,习得方法;拓展课外,反三归一,迁移学法。通过精读引领课的学习,通过课堂上的大量阅读实践,把学生的阅读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。课虽然结束了,但学生的学习还在延续,后续阅读动力还在持续。

 

【教学反思】

在“语文主题学习”的引领下,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,我力求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,紧扣双主题进行教学,聚焦神话的“想象神奇”,通过学习关键词句,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。然后顺势导学,链接了三篇神话故事进行阅读,学生沉浸在神话故事中,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,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先勇于开拓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课上完了,觉得还有诸多遗憾之处,譬如:课堂上应更积极地关注学生当下的阅读体验和感受,从课堂生成中因势利导,总结提升,让学生和自己在课堂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。

 


一等奖-罗梅《女娲补天》三年级 00:42:24
素材下载
删除提醒 ×
确认删除本条回复?
(删除后将无法恢复)
删除 取消
  • 课程介绍
  • 视频课时
  • 课程评分
  • 学员讨论

登录提醒

请先登录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