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
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二中学 何琼
精读引领课
七年级下册教材:《驿路梨花》
课外篇目:《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》
1.略读课文,梳理小说主要情节。
2.品读描写梨花的词句,学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。
3.学习雷锋精神,感受中华传统美德。
在品读感悟中,学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。
课间播放云南元江美景图
导语:同学们,老师来自美景如画的云南元江,就是课本87页注释2里提到的地方。元江是哈尼族、彝族、傣族聚集的地方,那里山美、水美、人更美,人民温柔好客像火红的凤凰花,朴实纯洁像洁白的茉莉花,热情勇敢像灿烂的木棉花。今天请大家随同我走进彭荆风的《驿路梨花》,走进连绵起伏的哀牢山深处,走进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,去品读我的家乡那片美丽的梨花掩映下,一座小草房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吧!
略读指导: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,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。略读时读者应有选择地进行阅读,可跳过某些细节,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,从而加快阅读速度。
探究一:请以“我”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经过,完成下列表格。
略读探究:心专一,眼扫视,有选择,记要点;
不出声,不动唇,不指读,不回视。
出现顺序 | 人物 | 所做好事 | 做好事的目的 | 时间 |
1 | “我”和老余 | 十多年后的某天早上 | ||
2 | 专门送粮食来
| |||
3 |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,接姐姐的班 | |||
4 | 解放军
| 十多年前路过时 | ||
5 |
略读《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》,完成下面表格。
人物 | 事件 | 品质 |
亲戚邻居 | 打理出美丽的花篱笆 | 美好的情趣 |
年轻女子 | ||
拾荒歌者 |
探究二:找出文中描写梨花、鲜花篱笆的词句,解释各自的含义。
读法指导:圈点勾画文中描写梨花、鲜花篱笆的词句,并思考其内含,把你的思考批注在相关语句旁。
(1)“白色梨花开满枝头,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!”
明确:这是自然界的梨花,一是写出了陡峭大山中淡淡月光下的梨花林,洁白美丽;二是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,带给人希望和温暖;三是点题,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。
(2)“一弯新月升起了,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,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。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,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。”
明确: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,营造了美的意境。
(3)“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,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,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……多好的梨花啊!”
明确:这是写人。由此景物的“梨花”和人物的“梨花”建立起关联。
(4)“这天夜里,我睡得十分香甜,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,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……”
明确:先写花,后写人,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,营造了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。作者借助梨花,表达了对小屋“主人”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。
(5)“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,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:‘驿路梨花处处开。’”
诗句出处:
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
南宋·陆游
白发将军亦壮哉,西京昨夜捷书来。
胡儿敢作千年计,天意宁知一日回。
列圣仁恩深雨露,中兴赦令疾风雷。
悬知寒食朝陵使,驿路梨花处处开。
明确:“驿路梨花”双关花和人,花美人更美,“处处开”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。
(1)院子北面,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,密密麻麻,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;两道花篱间,藤条弯成的月亮门,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;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,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。繁枝茂叶的绿背景,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。
明确:这段景物描写,细致生动的描绘出亲戚邻居家绚烂明媚的花篱笆,表达了“我”的惊喜、赞叹之情,衬托出亲戚邻居对花儿由衷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(2)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,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。
明确:女子温暖的善意如同鲜花篱笆般美丽温和,让人赞叹不已。
(3)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。
明确:拾荒歌者的善良和执着如同鲜花篱笆般绚丽缤纷,让人心怀敬意。
(4)作为世间众生,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、温暖的善意,以热爱和执着等,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,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,分享一片明丽,一缕馨香。
明确:总结全文,点名主旨,呼吁人们用善良、执着等美好的品质装点人生,感染了周围的人。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,”人人行动,让世界处处有“鲜花篱笆”。
思考:
(1)文章用“驿路梨花”做标题有哪些含义?两者之间有何相似点?
明确:既是自然界开满枝头、洁白芬芳的梨花;又是助人为乐、充满朝气、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;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的象征;也是边疆民族知恩图报、从善如流、朴实热情的民风的体现。纯洁美丽,处处“开”。
(2)题目“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”有哪两层含义?两者之间有何相似点?
明确:既指深山里亲戚邻居打理出的美丽花篱笆,也指善良、执着等美好的品质。“美”得让人陶醉赞叹。
慧眼识珠:
这两篇文章分别借梨花、鲜花篱笆的特点,展现了人们助人为乐、善良、执着的品格,这是运用了哪种手法呢?
象征含义: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精神、品德等,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物象与品德、精神相似
花 人
想象和联想,层层深入
象征作用:无论写人、记事,还是写景、状物,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象征方法,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,表情达意更含蓄,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选择你熟悉的一种花,如牡丹、茉莉花、月季花、腊梅花等,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先描绘花的特点,再运用联想与想象一下花儿象征身边哪些人的品格,并联系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,用借物喻人的象征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短文!
教师下水作:五月盛夏时,满城满树的凤凰花都开了,它们开得那么红那么艳,好似燃烧着的火焰,炙热的骄阳也阻挡不了它淋漓尽致的绽放,温度越高,花儿开得越艳。我由此想到了四川大凉山的救火英雄们,他们面对熊熊烈火,在惊心动魄的大火现场,明知危险,却还是为了百姓安康,国家安危,迎难而上,勇敢地奔赴站场,他们正是跃然于枝头的凤凰花,傲对骄阳,冷对骤雨,铿锵怒放!
花儿情意浓,象征寓意深。
若要含蓄美,妙招记心头。
找准所托物,把握其特征。
借助联想象,探寻相似点。
逐层巧融合,凸显文章旨。
给人生加一道花的篱笆
王继颖
①盛夏,全家去吉林省大山深处探访亲戚,迷了几次路才找到他所在的小村庄。村外公路狭窄,一家又一家石头加工场白烟升腾、机器轰鸣。村里房屋低矮,住户稀疏,才下过雨,蜿蜒的土路泥泞……
②归来之后,却常常记起那个小村庄,因为亲戚邻居那灿烂的笑脸,因为他家那道鲜花盛开的篱笆。亲戚邻居是个中等身材、五六十岁的男人,他家院落并不宽敞,院子东、西面是别家的石墙。(A)院子北面,繁花似锦的各色六月菊,密密麻麻,交织成两道五彩缤纷的花篱笆;两道花篱间,藤条弯成的月亮门,缠绕着凌霄的绿叶红喇叭;月亮门向外的路两边,妖娆着数不清的粉紫大丽花。繁枝茂叶的绿背景,烘托出成千上万朵绚丽的花。主人大概常浇水喷洗,所有的花,都清丽明净,如刚沐浴过的婀娜女子。
③邂逅这么多美艳动人的花,我欣喜地驻足,看不够,就用手机拍。一张笑脸从月亮门里迎出来,朴素、热情又亲切:“你们是远道来的吧,去老钱家?”他指着近旁一户人家。
④我的心全在花上:“这么多花儿,太漂亮啦!全是您养的?”
⑤“是啊,每年都养,习惯了。花儿也一年比一年好看。要是喜欢,走的时候捡大朵的,摘些带回去--哪朵好看,尽管摘,回去插花瓶里,也能开几天。”男人语调不高,温和的声音里透着欣喜。(B)他含笑看花的眼神,像是在看自己的一群美丽的女儿。
⑥我没带走一朵花儿,我不愿带走一朵花儿。那绚丽缤纷的花儿,洋溢着美丽温和的芬芳,应该绽放在枝头,而不是萎谢在瓶中。虽生活在石粉包围的僻远山村,因为这鲜花盛开的明媚篱笆,男人平凡的日子和生命,一定不缺少希望和滋味儿。
⑦归路上,我们绕道丹东,坐船游鸭绿江。在中朝交界的水域,皮肤黝黑的朝鲜老乡驾着简陋的小船靠近游艇,售卖烟酒等物品。交易结束,朝鲜老乡望着游客们,指指自己的嘴和肚子。导游解释,他饿了,哪位游客有吃的喝的,可以送他一点儿。游艇上很快伸出两只纤细白嫩的手,那是一双年轻女子的手,左手一袋煎饼,右手两只鸡蛋。女子的身姿和脸庞隐在人丛中,却不妨碍她那双送出关切的手定格成永恒的镜头。
⑧这女子关切之手送出的善意,宛如大山深处鲜花的篱笆。鲜花的篱笆,又与一段视频关联起来。那是几年前一个文艺节目的片段。拾荒歌者幼小丧父,少年外出打工,因贫穷和知识贫乏找不到正式工作,除了打零工,更多是在城市的垃圾桶前翻找生活。常夜露宿街头的他,到中年还未成家,甚至不知自己确切的年龄。他却一直热爱读书和唱歌,热心照顾朋友的家人。在节目中,他怀着梦想倾情献唱,眼神干净,歌声纯粹。“我一直相信,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,我也想成为其中一部分。”他的善良和执着编织出的也是一道花的篱笆。我们无法洞悉拾荒歌者的人生,在视频里邂逅,却被深深感染,一下子沉静下来,对世界多了敬畏之心。
⑨白驹过隙,忙忙碌碌间,除了至亲好友,我们很难走进更多人生命的院落,也难以邀请更多人走进我们生命的居所。然而,作为世间众生,我们却可以以美好的情趣、温暖的善意,以热爱和执着等,为生命加一道花的篱笆,让路过我们生命的人,分享一片明丽,一缕馨香。
请先登录~